前几天刷到条新闻:某工厂招数控机床操作员,月薪 6000 包吃住,招了三个月没招到人.
与此同时,有个学机械的研究生,投了 50 份简历,还在为一份月薪 5000 的文员工作发愁。
今年1000多万毕业生挤破头找工作,企业却喊着 “招不到人”。
一、不是年轻人不肯吃苦,是 “苦得不值”
看到一个网友的评论,他是 985 材料专业毕业,去年去一家公司面试,对方开6000月薪,让他去管仓库,日常工作就是扫码、盘点、搬箱子。
“面试官还说‘年轻人要能吃苦’,我当时就笑了。” 这个网友说,“我在实验室熬了四年夜,能熟练操作扫描电镜,现在让我天天扛箱子,这不是吃苦,是糟蹋学历。”
现在的年轻人不怕累,怕的是 “累得没意义”。
外卖员风里来雨里去,辛苦吧?但有人愿意干,因为多跑几单就能多挣钱,付出和回报看得见;电子厂流水线加班多,累吧?刚毕业的学生愿意去,因为能学到技术,攒够经验就能跳槽涨工资。
可要是让学计算机的去当 “表格工具人”,让学机械的去干 “仓库管理员”,就算月薪6000,年轻人也打退堂鼓。
就像网友说的:“身体累不算啥,怕的是心里累 —— 感觉四年书白读了,一眼望到头都是浪费人生。”
二、企业总想 “占便宜”,把毕业生当 “瑞士军刀” 用
做 HR 的朋友跟我吐槽:“现在招个运营助理,月薪 6000,收到一堆硕士简历。老板挑了个最好的,天天让人家写日报、做数据、翻译英文邮件,还说‘给你机会锻炼’。”
这哪是锻炼,分明是 “高配低用”。
企业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:反正毕业生多,能用 6000 块招个硕士,就绝不用 4000 块招个本科。他们想用一份工资,买个能顶三四个人用的 “瑞士军刀”,却没想过:人家寒窗苦读十几年,不是来当 “廉价劳动力” 的。
前阵子有个新闻:某公司招 “行政专员”,要求会写文案、做海报、剪辑视频,甚至得兼着给老板开车,月薪6000。评论区炸了:“这哪是招专员,是招‘万能保姆’啊!”
更有意思的是,这种 “占便宜” 心态正在反噬企业。
那个被招去当 “运营助理” 的硕士,干了仨月就辞职了 —— 他发现自己每天干的活,中专生培训一周也能上手,与其在这浪费时间,不如去做专业相关的工作。
网友说得戳心:“企业总说年轻人‘眼高手低’,可他们自己先把‘学历当白菜’了。6000 块招不到人,不是没人来,是没人愿意来当‘冤大头’。”
三、职场早就没了 “天长地久”,只剩 “各取所需”
以前找工作像 “结婚”,进了单位就想干一辈子;现在找工作像 “搭伙过日子”,合适就干,不合适立马散伙。
这怪谁?看看企业的操作就知道了:
某互联网公司年初招了批应届生,承诺 “项目稳定,长期发展”,结果年底就以 “业务调整” 为由裁了一半.
某制造业工厂招技术员,签的是 “第三方劳务派遣合同”,干得再好也没转正机会,项目结束就得走人。
公司自己都抱着 “临时工心态”,今天优化架构,明天砍掉部门,凭什么要求年轻人 “忠诚”?
有个学设计的女生,毕业后在广告公司干了半年,老板突然说 “接不到大单,公司解散”,工资都拖了俩月才给。
后来她找工作,专挑 “短期项目”,干完就走,绝不留恋。“不是我不想稳定,是稳定这东西,企业给不了啊。”
现在的职场规则早就变了:你给够钱,我干好活,互不拖欠,就是最好的状态。
企业别指望用 “画大饼” 留住人,年轻人也别幻想 “一招鲜吃遍天”。大家都是来 “搞钱” 的,谈感情伤钱,谈忠诚伤感情。
四、问题到底出在哪?
1000 万毕业生就业难,6000 元月薪招不到人,本质上是场 “供需错位”:
毕业生想找 “专业对口、能成长” 的工作,企业却想找 “便宜好用、能多干活” 的人;年轻人想 “付出有回报”,企业却想 “花小钱办大事”;大家都不想 “吃亏”,结果就卡在了中间。
解决问题的关键,或许在于双方都得 “认清楚现实”:
对毕业生来说,别总盯着 “高大上” 的岗位,能学到真本事的工作,哪怕起点低一点也值得干。
对企业来说,别总想着 “占便宜”,给年轻人合理的薪资和发展空间,人家才愿意留下来。
就像网友说的:“就业市场就像菜市场,买家嫌菜贵,卖家嫌价低,吵来吵去不如各退一步 —— 你给的钱对得起人家的付出,人家干的活配得上你给的工资,这不就成了?”
今年的就业季,难的不只是毕业生,也是企业。
但只要双方都少点 “算计”,多点 “真诚”,6000 块招到人,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工作,其实没那么难。
你觉得呢?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
盛达优配官网-股票大盘-开户配资平台-配资平台靠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